大班音乐课教案

时间:2025-08-12 16:35:11
大班音乐课教案

大班音乐课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音乐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音乐课教案1

活动目标

1、熟悉曲子,掌握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2、了解和熟悉曲子中的后十六分音符和倚音,能跟着旋律基本找到曲子中的每个音。

活动准备:

笛子、曲谱、图片、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图片,激发幼儿情感。

1、师:你晚上有出去赏月吗?为看到了什么?

2、示图片: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觉得美吗?

二、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3、再次欣赏音乐录音,引导幼儿从欣赏中感受曲子优美、饱含深情的基调。

三、学习曲子

1、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曲子好听吗?听上去是怎么样的?它的名字叫《彩云****》,如果我们能用笛子吹出来,会更好听的!

2、播放音乐录音,教师跟着音乐将曲子完整地吹一遍,请幼儿再欣赏。

3、出示曲谱,引导幼儿学唱曲子。

(1)教师完整地弹唱一遍。

(2)教师弹琴,幼儿轻声跟唱。

(3)教师带领幼儿集体唱两遍。

4、引导幼儿进行找音练习。教师弹琴,请幼儿在笛子上找出每个音。

5、教师重点讲解曲子中比较多的后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倚音,教师示范吹给幼儿听一听。

6、教师再次完整吹一遍,请幼儿欣赏。

四、听音乐幼儿有秩序地放笛子。

大班音乐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图画提示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顿音和连音的唱法。

3、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小鸟图片图谱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看,谁来了?这只小鸟名叫落落,请听!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旋律)

二、基本部分:

(一)感受旋律:

1、这首曲子好像告诉我们小鸟落落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落落到森林里飞一飞吧。(第二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

3、你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旋律?(第三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三拍子节拍)

4、看着节奏谱来打节奏一遍。

(二)感受歌曲:

1、这首曲子是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小鸟落落》,我们来听听这首歌?

2、感受歌曲第一遍——播放歌曲。

你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优美的,欢快的)

3、进一步感受歌曲。

(1)范唱第一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根据幼儿说的有节奏地念歌词。

(2)范唱第二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

(3)范唱一遍。

你觉得这首歌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时教师可以清唱提示)

——通过节奏谱重点引导幼儿注意歌曲中停顿、连音的感受与学唱。

(4)再次完整欣赏一遍。

(三)学唱歌曲:

1、很美的一首歌,不少小朋友都已经在唱了,那我们就来一起来唱唱吧。

——引导幼儿大胆学唱歌曲数遍

2、站起来一起试一试。

3、坐在位置上边学小鸟落落飞飞的动作并演唱

三、结束部分

跟着落落一起到外面自由的飞翔吧!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大班音乐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说唱”的特点,学习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2、运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难点:把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已有经验,用简洁的语句编到相应的节奏型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上海风景图片、上海各处的名称、编写谱、记号笔、固体胶、剪刀等;响板、双响鼓;

2、“路边童谣”音乐、“猜冬猜”的伴奏。

经验准备:

幼儿已积累了对上海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的粗浅经验,并已经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唱唱说说——体验上海方言的韵味

(一)唱唱“路边童谣”

1、在我们上海有很多好听的童谣,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快乐的“路边童谣”吧。(歌表演:路边童谣)

2、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语言表演“路边童谣”?(引出上海方言)

(二)说说“上海美景”

如今说上海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谁会说上海方言?那你们能不能用上海方言夸夸我们上海的美丽?(个别幼儿尝试用上海话说上海美景,体验上海方言 ……此处隐藏9544个字…… 鞭0 0 |

间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图谱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我知道你们都是有爱心的小朋友,那你们可以帮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吗。牧羊人说了,只有学会了这首儿歌,才可以啊。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儿歌用最快的时间学会。我们来试一试。

③、听音乐练习读节奏儿歌。

师:加上音乐来一次好不好?

2、分组练习用肢体动作打节奏。

①、一起确定4种角色的身体动作。

师:我来看一看图谱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皮鞭,现在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动作来表现,谁来说一说小羊用什么动作?牧羊人用什么动作?挥皮鞭用什么动作?好的我们一起说着儿歌试一试。

③、分组尝试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师:好我们现在分成四组,大羊组,小羊组,牧羊人组和挥鞭组,到谁的时候谁做动作。

(三)、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并分组进行演奏

1、根据音乐形象选配乐器

师:终于追上了,牧羊人要庆祝一下,你们瞧他还带来了乐器呢,看看都有什么? (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师: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挥鞭分别应该用哪种乐器演奏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综合幼儿建议在图谱上贴上相应的乐器图片,并一起尝试。)

2、分组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①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②分组练习运用乐器看图谱练习演奏。

3、尝试看指挥分组演奏乐曲

教师跟随音乐指挥,幼儿看指挥集体演奏。

活动延伸:

师:牧羊人说今天他一点也不孤独因为有小朋友们为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为他跳舞呢,他还说演奏时再可加入一种乐器会更好听,你们猜猜是什么乐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带来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大班音乐课教案15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习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师:

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 切切 切切 切,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 捶,哧哧哧哧 哧,哧哧哧哧 哧,(三遍)

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

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 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 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 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改变了老师听着音乐先做示范或是将动作先灌输给孩子们的做法,限制孩子就是只能做老师想到的动作。再就是教师适时退出给幼儿空间,还有就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坐下来。

在实施的时候首先音乐欣赏同时或者之后都是让孩子们先感知想象创作动作,不能剥脱孩子的主体一直让孩子们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协助。其次是互相学习,让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展示,并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创编动作在最后的游戏巩固中,教师退出,让幼儿扮演互换角色可怕的动物、小鼹鼠进行展现,然后才是老师的有意识的加入丰富孩子们的动作。最后是没让孩子坐下来一直让孩子感受音乐直接用肢体动作表现并讲述,老师只是在孩子匮乏的时候给予指导。

这样的改变首先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音乐中,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其次就是这样让幼儿能先自主体验,音乐教育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这次活动每当音乐出现教师引导幼儿充分一眼音乐,从倾听带借助动作、语言以及回忆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在音乐基础上进行创编。最后就是教师退出,让幼儿引导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让幼儿互换角色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是因为是放开性的孩子们想象做动作个别幼儿放不开出现了模仿,还有就是违反游戏规则。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做采取的措施是:多多的让幼儿自己表现感知到的音乐意境,感受到什么做什么,老师不能一再的示范,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针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老师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让孩子不断的想就会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不断的变化幼儿才会有新的提升。

《大班音乐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